第八十二章义武奋扬,跳梁者,虽强必戮-《汉末之并州匪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些人就只能在村子里到处游荡,爬墙扒灰。没有个居家过日子的模样。

    有恒产者有恒心,不仅仅指土地,还指家业、妻小。这些人没有家眷,就导致没有勤勤恳恳耕种劳作的动力。每天能混一日是一日。

    通婚主体的另一部分,胡族女子,听名字就知道他们都处于缘边一带。情理之中,就不存在那种身处诸夏腹地的胡虏部落。

    尤其孟朝武德昌盛,耗时多年已经逐一将境内的夷狄都肃清出塞外,这局面完全不同于魏晋同期:“关中之民,百余万口,率其多少,戎狄居半。”

    针对这两个情况,贾诩便提出意见,征发中原强宗子弟,前往缘边诸郡。入仕次叙,有所恩厚。

    即给予他们出仕方面的特殊照顾,一如六郡良家子。

    会给这些家中庶子、强宗子弟一定的军籍数量,在缘边增设数万府兵的名额。

    孟朝在内地的军民比例已经高达十四户出一兵,往后这比例还会继续降低。但若这些人愿意前往缘边诸镇,那么他们中间的军民比例可以升到七户出一兵。许多本来无缘从军的百姓,就多了一份获取军籍的概率。

    此外这些人为国戍边,若参与科举,成绩也会提升一级。本来综合评定为甲下,因为身份就会提高到甲中。

    仅这两点,就会有大量身强力壮、心怀抱负的热血青壮,主动要求前往缘边诸郡。

    贾诩务实的地方也就在这里有所体现。

    虽然是国家吸引这些人前往边塞戍边,但也不要指望国家给所有人发老婆。

    缘边那么多胡人部落,不论是娶、是买,哪怕是去把胡姬敲晕了扛回家,怎么不是解决的方法?

    能抢到胡姬回来,国家会给安家费用,给官婚赏赐。一如当初关中百姓娶羌人女子者,赐钱一万。

    抢不到,这真的不能怪国家政策不给力了。国家给了其最轻松的环境,最容易成功的条件,只要努力就能享受到超级帝国带给子民的各项专属福利。获得美满而又宁静轻松的生活。

    但这些人依旧选择躺平,国家也没法一味的去求着供养这些大爷。

    最后,贾诩对自己的政策总结评价:“华族蒙荣,怀德安土。”

    让官府引导缘边诸郡的风气导向,让胡姬以嫁给诸夏贵胄为荣,以学习礼教,安居乐业为荣。

    若这是这项政策能够推进成功,不用二十年,缘边各地就会有大量胡人女子为诸夏青壮生下大量子嗣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