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章发行黄金券-《汉末之并州匪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张瑞笑着说道:“无妨,本来也没打算让黄金券取代铜币,成为货币主流。”

    荀彧不解,问道:“那陛下设置黄金券意义何在?”

    谈到这个,张瑞嘴角上扬,这就显示出国家掌控金融的意义了。

    “卿设想一下。假使国库有百万斤黄金,能发行多少黄金券?”

    荀彧在长安也是刻苦钻研了一番数算,心算各种因素,综合考量片刻后,说道:“虽然不知黄金流通速度如何。但保守估计,能发放两百五十万斤黄金券。若流通速度较慢,再翻一倍,五百万黄金券亦未尝不能一试。”

    货币超发是经济学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。

    虽然大明宝钞因为滥发无度,而臭名昭著。

    但在宝钞发行前期,可是支撑了大明一个时期的辉煌与繁荣。

    大明宝钞问世前,明朝几乎天天愁钱,俸禄军费、国家建设,时常闹的揭不开锅。有了宝钞后,这些困境就迎刃而解了。尤其是最大头的军费,对北元战事最激烈的几年,明朝的军费开支,物资钱粮供应,几乎全是宝钞买单,撑着明朝追亡逐北,终于打出和平环境。

    同样起大用处的,更有朱元璋时代的农业工程建设,整个洪武年间,明朝多次启动空前人力,大修农田水利和驿道,三十年里单是水利堤坝就修了五千多,塘堰更修了四万多,明初火速飙升的农业产值,就是这么修出来的。当然,也是宝钞撑起来的。

    张瑞很清醒的承认一件事,那就是自己不可能一拍脑袋想出一个货币规律,就超出人类文明数千年经验的总结。

    至少在张瑞穿越之前,货币超发还是世界各国的最优选。

    其中最完美的则是瑞士货币,价值堪比黄金。

    之所以选择这种运行方式,是因为人类社会只要不遭遇超级战乱,哪怕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,其财富也会逐年积累,最终形成封建盛世。

    张瑞笑着对荀彧说道:“如卿所言,发行黄金券数额至少为黄金储备两三倍。这些黄金券分散出去,在天下商人手中,绝不可能同一时间都兑换出去。”

    有这个前提,孟朝也能学习洪武年间,在中原大地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、驰道驿站。

    关于宋朝有没有一亿人还是个疑问。但明朝人口过亿,几乎是史学界共识。
    第(2/3)页